华为中兴在欧对薄公堂 专利大战继续升温

2011/06/02发表

  

  两大通信巨头陷入专利大战,是“兄弟相残”还是“按规则行事”?

      将新闻进行到底

  5月12日,针对德国法院批准华为请求对中兴发布初始禁令一事,中兴发表声明称临时禁令非正式判决,只是一项临时救济措施,初始禁令对中兴经营成果无影响。至于最终是否侵权,需要等待法院的实体判决。

  这纸初始禁令始于4月28日华为在欧洲起诉中兴侵权,指控其侵犯了华为一系列有关数据卡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和商标权。5月2日,德国汉堡一家法院于对中兴发布初始禁令,禁止中兴在其USB数据卡上使用华为的一项注册商标,并禁止销售印有该商标的USB数据卡。

  不过,中兴迅速反击。在华为起诉的第二天,中兴在中国反诉华为侵犯LTE专利。

  两大通信巨头华为和中兴高举专利大棒“短兵相接”,是“兄弟相残”还是“按规则行事”?专利大战又将给中国通信业带来什么?


      ——— 业内看法 ———

  为市场还是为形象而战

  “本是同根生,何必相煎太急”,部分网友不解华为与中兴的互相“发难”。

  “不仅中兴震惊,我也震惊了一下。以前习惯于华为和中兴和国外巨头的专利诉讼,还真不太习惯通信设备领域的这两个中国符号之间的专利诉讼,而且是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知名互联网人士刘兴亮在得知这一事件后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中兴公关总经理王建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此次预谋已久,是想借爱立信起诉中兴之机,使中兴腹背受敌,阻止其在欧洲的发展。

  华为与爱立信针对中兴的诉讼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欧洲。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丁道勤认为,华为在欧洲几个国家对中兴提起诉讼,都是中兴的市场表现比较好的地区,选择这些国家进行诉讼与设备厂商的布局有关。而从诉讼生发的LTE领域来看,有数据显示,华为在该领域的专利份额占7%。中兴在LTE标准必要专利上,也已经拥有7%的专利。

  而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则在其微博中表示:“不要被表象所蒙蔽,华为舞剑,意在美国。”在此次诉讼以前,中兴和华为在美国市场接连受挫。

  于扬认为,华为此次诉讼正是意在美国市场。他表示,诉讼可以透出两个信号,其一,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并非政府主导下的“铁板一块”;其二,华为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尊重和保护,并依法行事。


      事实上,这一事件也确实引起外媒关注。美国无线周刊这样评价道,中国的基础设备供应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知识产权意识很淡的企业,但华为此次努力改变了这一长期的观念。

  两败俱伤还是互利双赢

  爱立信起诉中兴余音未了,华为紧跟着又对后者挥起了专利大棒,“实在有损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刘兴亮在文章中指出。

  他认为,华为此举为了遏制竞争对手在4G上对其的威胁,也算正常的应对手段。但是,“中华大战”始终不是上策,不利于中国通信企业好不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起来的竞争力及品牌形象。

  他进一步分析道,“数据卡的外观专利”、“RoHS商标的设计”都不是核心专利,绝对有能力、有渠道通过协商方式私下解决。“以诉讼侵权来应对,有点小题大做。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仅有几个品牌之一,这种冲突公开化和扩大化,削弱了我国通信企业在欧美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不说,对整体品牌形象的伤害也不言而喻。”

  刘兴亮认为,欧美市场历来是华为、中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一直以来,在攻克这个堡垒的过程中,二者没少受遏制。如在美国市场华为遭遇的思科诉讼战,都面临着开拓市场、饱受排斥、安全威胁论方面的争议,称得上是难兄难弟。

  “如果能够强强联手,互相增进,很有可能让中国通信企业品牌在下一代通信技术市场占尽先机。反之,则会让爱立信等国外企业品牌得利,影响到中国在该产业的国际市场地位。”刘兴亮说。

  电信专家项立刚也表示,希望这两个企业能和为贵,最好不要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最新进展 ———

  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调解

  然而人们担心的是,“正当竞争”是否会演化成“恶性竞争”,甚至有人预言“中华大战”有步“3Q”后尘的趋势。

  此前有消息称,工信部已介入到中兴和华为的专利纷争中,希望协调解决此事。而据悉,早先在华为有意起诉中兴时,工信部就曾约见过华为董事陈黎芳。也有领导批示,不可在国外恶性竞争。

  而记者联系通信业内一位资深专家时,他回短信:“华为与中兴专利纠纷,国家几个部委和深圳政府都在介入工作,现在不宜见报。”

  他还表示,此次诉讼不仅是两个国内企业的专利纠纷,更是在国外市场的纠纷,而且正处在中兴与爱立信专利纠纷期,“表面是知识产权,实则是争市场,政府出面是协调”。

  关于这一诉讼的最新进展,华为公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接受采访,而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兴也尚未回复记者的采访函。

  ——— 专家说法 ———

  通信就是实现互联互通,专利交叉许可成普遍规则

  1月25日,华为起诉摩托罗拉;4月2日,爱立信欧洲起诉中兴;4月28日,华为欧洲起诉中兴——不到半年时间里,几大通信企业的专利之争让人眼花缭乱。


      而翻阅几年前的案例不难发现,诉讼似乎已成为通信行业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发生在通信行业的专利诉讼就有数百起,其中苹果公司46起,摩托罗拉44起,三星32起,诺基亚27起。

  通信业的专利诉讼为何如此频繁?诉讼背后又是什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识产权业界人士表示,公认的通信和医药是受知识产权影响最大的领域,通信领域之所以受到专利的巨大影响,原因就在于通信的目的就是实现互联互通,统一的标准是其核心。对于通信设备厂商而言,由于国际标准的普遍采用,专利交叉许可成为普遍规则。

  正如中兴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在对记者所言,如果说2G时候,90%的专利都垄断在一两家厂商手上,3G时代垄断局面已骤降到了60%,正在到来的4G时代则已经“平分秋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因而,在彼此实力相当之时,专利诉讼就变成了一种纯“技巧”层面的博弈,比如利用各自在专利授权上的区域优势打压竞争对手。

  电信专家项立刚也认为:“在通信行业,国外公司之间相互打知识产权官司早已成了惯例,每年成千上万的知识产权案件屡见不鲜。可以说,知识产权诉讼对于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内企业要走向国际竞争,争夺价值链高端,专利储备和利用知识产权博弈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说,“所以我认为专利诉讼为加强而不是削弱企业实力,只有历经市场残酷考验的企业才会成为行业领袖。”


      国内企业应调整战略,深度拓展业务范围

  那么面对专利诉讼不断升级的现状,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应如何应对?

  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张波撰文称,华为中兴互诉,其直接目的或是为谈判寻找有利筹码,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市场重叠。该事件预示,行业发展新趋势使企业发展面临瓶颈,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他认为,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一方面应继续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大对4G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及解决方案等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应逐步拓展企业业务范围,开拓企业业务和终端业务,实现产业链内上下游业务整合。另外,企业应继续重视对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发。

  此外有专家强调,目前,大唐、烽火、亨通等更多的国内公司也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们也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作为后来者,惟有分析借鉴先行者的经验,坚持自主创新并尊重他人的创新成果,才能少走弯路,加快国际市场的拓展步伐。

  事件回放

  华为中兴“交火”

  4月28日,华为以“侵犯公司数据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和商标权”为由,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率先拉开战幕。华为在宣布起诉中兴的公开声明中称,中兴在数据卡产品上使用了与华为的“旋转头”专利相同的设计;中兴还将华为在欧盟注册的一个商标印在了自己的产品中。


      4月29日,中兴通讯发表反诉声明称,已于当天“在中国针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侵犯中兴通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若干重要专利递交了诉状。”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5月6日正式受理此案。中兴申请法院华为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以及承担因侵权而带来的其他法律责任,并表示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证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月11日,华为公司赢得了针对中兴通讯德国公司商标侵权的初始禁令。根据法院判决书副本,该禁令于5月2日由德国汉堡法院颁布,内容是禁止中兴在其USB数据卡上使用华为的一项注册商标,并禁止销售印有该受特定法律保护商标的USB数据卡。该判决在没有听取中兴辩护的情况下,通过快速法律程序颁布。中兴如有异议,可提起上诉。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路曼)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