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首部《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系即将面世

  5月12日至16日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期间,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旗下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中国非遗基金于5月13日上午在深圳展览中心牡丹厅正式启动。

  大会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原副巡视员施俊玲等专家研祥。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韩忠学、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湖北省文化副厅长陶宏家、武汉市文化局局长何伟等领导,以及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共计2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各专家学者就非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非遗产业化以及国际化进程等议题发表了演讲,大会举办“非遗国际化”高峰论坛,相关领导与专家学者就中国非遗的国际化进程发表观点。

  大会期间重点发布和推送《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由长江流域、50所高校、两百余位非遗专家耗时三年著述,丛书共计8编,64卷,约2500万字,2万余张图片,将于明年正式面世。是迄今为止最大一部关于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文化大系。

  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是华夏重要地域文明的明珠,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璀璨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而当今全球化的浪潮、工业文明的演进,给我们千百年的民族文化遗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是人们对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反省和自觉。救民族文化瑰宝,著当代典藏巨献,是贯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大型举措,其以人为核心最为优秀的技艺、经验、精神的活态流变,能够代代传承,这是彰扬中华文化于世界的重大任务。因此,集众多专家智慧,攻非遗文化难关,它包括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百态的表现形式,久远的传承年代,频危的重大遗产等等,这些难关的攻克,都需要我们的分析研究专家超量的工作和超高的智慧。

  中华首部《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系,是以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内容的出版巨献,该丛书研究范围,在空间上,包括了我国长江流域的19个省、市和自治区;在时间上,包括了新石器时代以来长达5000—7000年的时间段;在学科研究上,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64个重大的主攻课题;在分析基础上,包括了众多高校专家和学者长期研究分析的集合成果。

  这项重大民族文化工程,由我院挚旗,共集中了一批曾经圆满完成国家图书出版重点和国家图书出版资助重点工程,我国最为优秀的长江流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和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这是一支领军人物突出,专业结构严密,知识层次级高,研究成果丰硕的卓越专家队阵,他们在历时三载(2014—2016年)的春秋里,以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为重点,站在人类学的科学精神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将长江流域历史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发掘出来,使历史性、知识性、学术性、活态性、流变性融为一炉,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基本内容、价值特征、传承状况。其中,还包括了一批非常宝贵的、长江流域数千年来所孕育而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研究与发掘。

  该项重大的研究工程内容包括: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音乐歌舞、戏剧曲艺、竞技赛巧、美术雕刻、陶瓷漆器、医药保健、民俗节庆等8个方面。该丛书将成为讫今为止发掘最深,内容最全,视野最广,专业最多的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它第一次将长江流域千百年来人们所形成的精神价值、情感纽带、审美情趣、智慧结晶、灵魂家园比较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对于保护发掘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推进中华文化大发展,促进流域经济新跨越,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因十分独特,其历史悠久而传统沿袭不断;地域广袤而民族形态众多;敬天法祖而注重经验积累;政体森严而民间空间广阔;讲礼重文而文化兼容性强;详于记载而习于民间采风。正是由于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独特性、悠久性、民族性、经验性、广阔性、兼容性和民间性,它需要多方的高度重视和倾力相助,所以,此部丛书一经启动,武汉市委和市政府就给予全力支持,高度关注;武汉旅发投集团领导就极其重视,倾力解难;武大出版集团就广集智慧,打造精品;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就批准其为首部长江流域非遗重点巨献和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部全国教育研究规划丛书,并正在计划申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并计划翻译成英文版,作为国家首批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巨献而走向世界。

  作者:黄奕璟

  来源:大楚网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