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三十三期 新《专利审查指南》将与实施细则同步施行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出品
    中国知识产权周刊 总第33期   推荐好友 邮件订阅 2010.01.28
                                                                                                        
 
 
 本刊推荐 

    聂士海、周奕、闫桂花、李薇/本刊记者
    回顾国内各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过去一年当中的表现,虽然组织性质相同,但在具体的维权过程中却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而所引起的社会反响也完全不同:文著协巧妙地抓住了“谷歌数字图书馆侵权”事件,代表中国的权利人将“枪口”一致对外,同时也成功地引导了媒体的报道角度,其结果自然是赢得了全社会的一片喝彩。而音著协和音集协却因为大规模的对作品使用权收费和大规模的维权行动而遭受了社会舆论的“狂轰乱炸”。
 
    周奕/本刊记者    
    2005年3月1日,《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在条例实施之后,各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开始注册,并在08年、09年纷纷得到民政部的批准。而这些刚刚成立的组织就在09年掀起了维权风暴。短短4年,可见这部条例对于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许超,正是起草这部条例的参与者之一。
 
    聂士海/本刊记者
        一个协会自成立以来,数年间只做了一件事,却做的极其不易。这个协会就是音集协,这件事就是跌宕起伏的卡拉OK收费。音集协的全称为“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于2001年开始筹建,2005年年底经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并于2008年6月24日在民政部办理完成社会团体组织法人登记手续,成为我国大陆地区进行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唯一合法主体。
 
    聂士海/本刊记者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音著协”)自1992年成立至今已有17年了,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17年来,音著协维权不断,受到的质疑也不断。今年,因为卡拉OK收费和背景音乐收费,音著协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轮新的关注中,音著协与媒体之间的论战让人感到新鲜。这个成立17年,为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的组织,在今年又为集体管理组织在积累着如何直面媒体的经验。

 政策法规  
  
       ·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纲要发布
 
       
 
 
 
我们的产品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国际知识产权事务所名录 中国知识产权周刊
进入首页        退订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