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东
北京集慧智佳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师
关注企业
企业logo
从质疑到信任,知识产权咨询二三事——集慧智佳咨询笔记
2017/07/19

       回想起来,我踏入知识产权行业成为一名咨询师转眼已经几个年头了。在这么多个日日夜夜地打磨里,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悟到了一些“微妙”的道理。  

       工作中,我们从技术角度满足客户辅助研发、挖掘布局、侵权应对等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在客户关系维系方面,也要尽心尽力地为客户服务,将客户关系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

  但客户维系非“纸上谈兵”,在一次次实践中摸索过来的人才能明白,咨询分析师作为战斗在一线的项目实施人员,和研发工程师可谓“相爱相杀”。我们与研发工程师的关系总是万般纠结,既有唇枪舌战,又有把臂言欢;有时怨念冲天、犹如胸有块垒;有时又被他们的工作态度感动、心生敬服。

  在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研发工程师对专利都缺乏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只在技术研发上。所以和研发工程师初步沟通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其实是给研发工程师们普及基本的专利知识,告诉他们专利是怎么用的,对他们有什么用处,怎么把知识产权或专利应用到整个研发过程中,以及怎样查专利,怎样写专利等等。

  出乎意料的是,研发工程师们的学习能力极强,基本在两三次地接触后,他们就能有效地配合我们的调研工作了。这里就要讲讲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二三事了。

  

工程师A

  这是个急性子的工程师,在与我们沟通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得很不耐烦。在他看来,研发与知识产权是风马牛不相及,配合我们调研简直是无稽之谈、没有意义。所以他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经常敷衍了事,以至于那次调研提前了很多结束,前期预设的部分问题也没有得到答案。后果就是,我们需要额外投入量精力,埋头做功课来弥补调研的不足。

  这位工程师的不配合,让我们感到委屈,也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我想,不认同知识产权工作的价值、不认可专利保护之于研发的重要性也许是主要原因。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须真正地“说服”他,这是身为乙方的义务,也是身为知识产权咨询师的责任。与客户关系处理得不成功,首先要在自身找原因,沟通能力不够强、沟通方式不得当、专业知识转化得“不通俗”应该是许多咨询师的硬伤,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甚至任何一个对知识产权不够了解的人的角度来思考、组织语言、灵活沟通。

  

工程师B

  其实更多的研发工程师,虽然对专利不了解,但还是很配合我们工作的,这让我们双方建立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关系。

  在我们给工程师讲解时,有些工程师会在迷惑时表达疑问,我们的沟通就会涉及越来越广泛的内容。在两三次这种沟通后,研发工程师们就能依据学习到的“新知识”开始“新工作”了。

  后来,随着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愈加重视、各企业内I PR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研发工程师开始接触专利撰写、专利申请方面的工作。有时候他们掌握的知识甚至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范围。

  前不久请这位工程师帮我们比对专利,他的表现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本我们需要工程师协助比对甲方的技术方案和目标专利技术方案的异同,我们也预了工程师可能会有疑问的一些方面。但工作开展的过程却异常顺利,这位工程师很容易就跟上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并且在分析比对过程中,激发了创新性思维,就他们的技术方案提出了好几个改进想法,还同我们探讨这些改进点有没有创新性、能不能申请专利、申请什么样的专利合适。我很震惊,没想到工程师们的进步如此迅速,从起初被我们单向地灌输普及知识产权概念,到现在的自主进行专利点组合创新、相互碰撞出火花,这个跨度,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工程师C

  另外,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是我们佩服的一点,这或许是所有工程师们的共性。

  我们遇到过很多唯实求真的工程师,为了一个问题,多方求证,不马虎、不推脱。

  在一次和这位工程师比对专利的技术方案时,在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有一段介绍,大概是因为专利语言的叙述有歧义,我们与工程师对此的理解也产生了偏差。而这两种不同的解读对整个技术方案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当时,我们在现场就对这两种理解思路进行了讨论,又从专利的技术背景、对比文献、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权人的技术研发现状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但最后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这位工程师并没有以我们非研发人员为由而强制要求我们接受他的理解,而是让我们先标记这件专利为待处理文件,待他再进一步仔细地研究。同时,也因当天工作量较大,还有个别内容没有当场敲定,我们需要等工程师处理好通过邮件发送过来。

  这件事,我们原以为会等很久,甚至工程师可能将此事抛之脑后,但没想到,在极短的时间内,那位工程师特意致电表示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可了我们的理解,而他自己的想法不够全面。我们对如此高效的回复已经感到意外,更没想到对方会认真地查阅资料,坦然承认自己的理解失误。

  本来这件事只是一个小插曲,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了解到那位工程师在我们调研后的第二天就出差到美国,查资料,补充内容都是出差期间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做完的,又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工作进度,直接从美国打来电话。

  面对这样的客户,这样认真负责的优秀工程师,我们除了更加努力地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客户解决问题,还能做什么呢?

  我们与客户的接触,多是和客户内部研发工程师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明显地感受到了一些变化。随着项目越来越深入,我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客户对我们也从不理解不信任变成了相信、认可我们的工作。将自己的研发成果放心地交给我们,与我们坦诚地探讨交流,一点一滴都是出于信任。

  回顾这些经历,以最大的耐心和真诚的态度去打动客户,推动工作的进行,正是我们敬业的体现。而正是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高超的业务水平,才使得我们与客户的关系一直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之上,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共赢。

据悉,正在修订中的《专利法》四修,拟将恶意侵权专利赔偿额度从原有的最高三倍上限调整到最高五倍,五倍赔偿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赔偿额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没有考虑过
合理,打击侵权,确有必要
不合理,赔偿过高,国际上并无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