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模式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第191期,王凤 刘洋发表,[专利]文章

AT模式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与实践

王凤 RWS中国知识产权事业部语言总监

刘洋 RWS中国知识产权事业部技术部经理

语言服务行业如今正处在颠覆性变革的风口浪尖上,这当然要归功于人工智能的日渐普及。在很多方面,人工智能都在试图改变或重塑原有的工作方式,其有效运用不仅扩展了原有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能力,还能够大幅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专业的语言人员将有可能从这种转变中受益,对那些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人员来说尤其如此。

目前为止,语言技术开发人员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快流程和降低成本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来自于这些方面的持续性的压力,正让越来越多的译者对翻译这一职业望而却步,那些最初吸引他们投身于翻译工作的方方面面——语言的创造力、解决难题的挑战力以及赋能文本的能力,却越来越屈服于现实的压力。

Augmented Translation——或通称的“增强型翻译”模式(AT模式)与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AT模式旨在构建出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环境,并将专业译者置于其中心位置。该环境会自动处理许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低价值任务,使得专业译者能够更快速一致地响应,达成更高的生产力,专注于工作中有趣的部分,而不是“像机器一样进行翻译”。在这种架构下,语言人员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他们将能够控制和使用这些技术,并成倍提高其生产率。

“增强型翻译”范式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解读,这主要是根据不同行业应用中的实际挑战来决定的。但总的来说,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使用的是已经存在的一些技术,无需坐等任何革新性的技术爆发;它也并不是要用技术去取代专业译者,而是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工具和资源,以实现最高价值和最好质量。例如,自动化工具集将显著减少专业译者需要花在翻译技术上的时间,质量仪表板则可以帮助实时了解不同译者的工作绩效、能力优缺点,并根据个人定制化的资料向他们推送工作。

RWS基于增强型翻译模式的理念在专利翻译的实践中进行应用,并主要使用了业界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有效组合,实现了不同技术组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就将专业译者从繁琐复杂的技术网络中解放了出来,使他们能够随手使用这些技术手段,而在需要专注于语言本身的时候又不至于为技术所干扰,最终实现了人与技术的和谐统一。

如图1所示,在“增强型翻译”范式中,专业译者位于整个翻译生态系统的中心,整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环境围绕专业译者而构建。各个技术组件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界限,并在关键节点上实现彼此之间的融合:

·翻译记忆库:专业译者开展工作的起点;

·术语库:确保关键技术词汇始终正确;

·神经机器翻译:提高与人工翻译融合的能力;

·训练库:从质量检查报告中提取典型问题,以进行重复测试和培训;

·自动化工具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基准成本;

·质量仪表板:使用统一的方法量化绩效并实现推

送定制。

翻译记忆库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记忆库(Translation Memory,或称TM、记忆库)技术的核心理念是资源复用。毫不夸张地说,翻译记忆库是现代专业译者开展工作的起点,没有它,译员的工作过程及结果都将大打折扣。因此,构建一个结构齐全、质量完备的翻译记忆库体系,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语言服务公司整体竞争力的一个基础指标。

RWS从事专利翻译已有逾60年的历史。同时,作为全球第一家获得ISO 9001认证的翻译服务提供商,RWS也是最早部署翻译记忆库技术的公司之一,并始终致力于帮助客户节省成本、提高译文一致性以及缩短交付时间。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RWS也形成了最有利于专业译者高效开展工作的翻译记忆库环境。

首先,从翻译记忆库的分类上来看,结合专业译者的实际工作需要,RWS主要以客户作为第一维度,首先构建出每个客户的专属翻译记忆库,这是译者开展工作的最主要参考依据。客户专属库包含了该客户独有的、高质量的语料数据,有助于译者为客户提供高度一致性的交付质量。此外,RWS还根据不同的语言方向和文件类型对记忆库进行拓展,如英中记忆库、日中记忆库、德中记忆库、非专利记忆库、审查意见记忆库等

专利申请文件的“语言、技术和法律”的复合属性,对专业语言服务公司及从业者的知识储备提出了颇高的要求。但同时,专利“以公开换保护”的行业特征使其历史数据处于公开状态,这些公开资源为专利语言资源的查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了用于正式生产的翻译记忆库,RWS公司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构建了广泛的专利参考库和双语法规库,如车辆类专利参考库、国家法律参考库、美国专利法参考库、PCT 审查指南参考库等。译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挂入自己的作业环境,真正做到了指尖触碰即达的便利程度。

术语库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

对于专业译者而言,有效的专利行业术语管理方案应在准确度、一致性、即时调用和有序存储等方面发挥作用。只有依靠现代化的术语管理平台和工具,才能够顺利实现术语的即时获取和更新、分类查询等需求。RWS中国公司利用内部术语管理平台和管理流程,根据技术术语、法律术语、争议用语和参考术语等各个方面的特征及资源可用度而制定了完整的术语管理方案。

首先,技术术语是专利术语中最重要的部分。技术术语库的结构可以参照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国际专利分类表》来设计。其次,关于法律术语的管理,RWS的最佳实践是搜集各国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的多语言版本,全部建成双语或多语语料库,部署于Trados GroupShare的翻译记忆库和MultiTerm术语库中。再者,关于争议用语的管理,RWS的最佳实践是定期开展术语研讨会,讨论争议用语并确定合适的译法,定为标准后添加到专用术语库中。最后,对于需要丰富的名词解释和使用背景说明来提供理解上的支持的术语,RWS也在参考术语库中详细录入了术语备注及其出处。正是通过这些持续性的长期努力,RWS构建了系统而完备的术语管理体系。

综上,RWS根据专利行业的语言特点,对不同术语类型实施差异化的管理流程和质量控制,完成特定文件的语言转换,在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丰富了自身语料和术语资源的积累。在面对大规模任务需求时,RWS可以实现术语储备资源的迅速启用,获得速度和质量的双重保证。

机器翻译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

自适应机器翻译技术可以实时向译者学习,通过适应译者的工作内容,自动学习术语和样式;此外,它甚至可以记住译者在短语级别进行的翻译。就这一点而言,机器翻译与只能从库里寻找已知文本的翻译记忆库有着迥然之别,它具备了超越翻译记忆库的潜力。

RWS 所构建的AT工作环境中,机器翻译占据着重要的一环。在这里,RWS的机器翻译产品Language Weaver并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能与已有的翻译记忆库及术语库进行充分整合。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可以实时调用翻译记忆库中的参考译文,也可以通过内嵌的机翻引擎接口实时调用机翻引擎提供的译文。译者可以选择对机翻结果进行后期编辑,也可以将机翻结果视为其可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的某种建议,这种灵活性完全把握在译者自己手中。总的来说,译者使用机翻引擎的次数越多,机翻引擎能够给出的译文就越好。

训练库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

Automated Content EnrichmentACE)是近年开始流行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自动将术语链接到权威资源并帮助消除歧义来使译者受益,其主要做法是帮助译者找到特定于语言环境的内容和资源,这就为译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借助于这些内容和资源,译者可提供更符合目标受众需求的译文。

专利翻译领域,ACE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尤其考虑到专利文献是承载最新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在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先申请制”的背景下,全球最尖端、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最先出现在专利文献中。在此情形下,试图为特定术语找到特定于语言环境的内容和资源是较为困难的。毕竟,专利领域中的很多术语很有可能是基于最新科技发展而创造出来的,此前并无任何先例可循。

基于这一现实情况,RWS从实际的生产角度出发,通过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译者厘清对于特定内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训练库。某种程度上,训练库是RWS自定义的一种ACE应用,RWS的语言专家们将包含重要词语或表达的语句与来自客户专家和行业专家的具体辨析相结合,形成以特定词汇为标签的训练库,供内部译者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即时调用与查看。

总的来看,训练库对于不同经验的译者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这种围绕关键词汇提供完整的例句以及所在语境的详细辨析内容的参考体系,能有效弥补译者的知识欠缺,帮助译者快速掌握前沿概念、理解前沿技术。训练库的这一特性也使它得以与翻译记忆库、术语库形成相互补充,共同为专业译者的翻译工作保驾护航。

自动化工具集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

无论对于项目经理还是专业译者而言,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手动辅助性工作都可能非常耗时,往往会占用宝贵的时间;如果可以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此类工作,将能够帮助译者腾出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任务。

举例而言,在专利翻译实践中,用于翻译的文本并不是分类准备好、拿来即用的。某些专利文本,特别是医化领域的专利文本中会包含大量的化学式,它们散落在全文各处,其中的一些化学式图片包含需要翻译的文本。这些图片中的文本如果靠肉眼辨认、手动翻译再在翻译过程中制作到图片中,将会对译者的翻译过程形成极大的干扰。

RWS在过去60多年的专利翻译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类似经验。基于译者更应专注于语言本身而不应为额外规则和要求过度分心的思路,RWS开发了其独特的自动化工具集(见图2)。这一工具集内嵌在译者的工作环境中,将RWS历年积累的独特经验具化为一个个特定的功能。译者在生产过程中只需要轻点按钮,即可自动实现过去需要大量手工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技术以译者为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专利翻译行业,术语的检查与验证一直是相对其他行业更为重要也更具挑战性的一项任务。尽管业界的解决方案林林总总,但总不能完全满足专利翻译的实际要求。RWS的自动化工具集中集成了强大的术语检查与验证功能,针对专利翻译文本中术语的使用特点与使用习惯,RWS还特地为译者增加了基于术语次数的检查验证,有效解决了专业译者的日常困扰,使他们能够将精力更多专注在译文本身的质量提升上。

质量仪表板在专利翻译中的应用

2011年推出“动态翻译质量评估框架”(Dynamic Quality FrameworkDQF)之后,翻译自动化用户协会(Translation Automation User SocietyTAUS)又在2015年推出其“质量仪表板”。在TAUS看来,“质量仪表板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它适应了行业的总体趋势,即朝着质量数据及评价指标日渐开放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质检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质量仪表板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其中蕴藏的强大动能,并获得更加深刻的洞见。

如图3所示,通过引入DQF或基于DQF框架的质量评估方法,RWS得以将其内嵌到现有的生产环境中,并形成一种更加自动化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来进行质量评估。在这一共识基础之上,从单个质检报告的分析,到批量质检报告的分析,最终促成了质量仪表板的出现。质量仪表板是整个AT生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最终促成了整个AT体系的良性闭环。

如图4所示,质量仪表板通过对质检报告的实时、动态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维度全面解析整个项目中的质量趋势,有助于项目负责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甄别原因并加以改进;改进之后的结果也进一步经由质检报告流入质量仪表板中实时呈现,有助于项目负责人员对照检查改进效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持续改进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一方面,可以基于数据本身从不同维度展开各种分析,并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供公司管理层及时查看、分析、改正、提升,从而达成持续改进的目的,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所有的质量数据都是从现有的生产环境中基于既有的流程而生成的,因而可以在不额外增加译者工作负荷的前提下,形成了对译者工作绩效的有效量化评估,这有助于构建以译者为中心、基于译者个体实际情况而定制的工作推送体系,从而实现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完美统一。

结语

“增强型翻译”的转变进程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过,随着技术以语言人员为中心的观点正被广泛接受,对于那些愿意拥抱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的语言人员来说,“增强型翻译”将给他们的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

RWS一直坚定地认为,技术,特别是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不应简单地被视作提高生产力的工具,或者是对现有专业译员的取代。比如,在很多场合下,笔译和口译人员所展现的那种思维的跳跃和想象力的飞升,是机器所永远无法模拟和取代的。对于技术的过度保守和短视的看法,既不利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利于行业的繁荣与稳定。从根本上讲,技术是对人类能力的扩展,所有那些需要专业人士参与的行业,都终将找到一条专业人士与人工智能共存共荣的发展之道,行业也必将探索出更好的自我繁荣的方式。说到底,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类看待与使用技术的方式。

正是基于技术与人工翻译“融合”发展的思路,RWS构建了其独特的基于“增强型翻译”理念的工作范式。这是为专业译者打造的一个技术含量极高、各个技术组件之间相互协同的工作环境,译者居于整个翻译生态环境的中心,通过综合运用翻译记忆库、术语库、神经机器翻译、训练库、自动化工具集、质量仪表板等技术组件,充分消除展开翻译工作的事务性障碍,并得以将主要精力和才华聚焦于翻译工作本身,最终为创造更高的客户价值提供强大的保障。未来,也只有经过此类技术“武装”起来的译者,才是真正强大的,顺应了时代要求、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译者。这也恰恰是AT模式的核心与要旨,是“增强型翻译”模式的终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Slator. Record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Drive Translation Demand (2019-04-01)[2019-06-01].https://slator.com/demand-drivers/recordnumber-of-patent-applications-drive-translation-demand/.

[2]TAUS. DQF: Quality benchmark for our industry [EB/OL]. [2019-06-01]. https://www.taus.net/evaluate/dqf-background.

[3]郑金凤,王凤.专利语言服务实务.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登录查看全部

会员留言


  •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 请注册登陆

全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查询及评价系统

文章检索

关键词:

在线调查

据悉,正在修订中的《专利法》四修,拟将恶意侵权专利赔偿额度从原有的最高三倍上限调整到最高五倍,五倍赔偿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赔偿额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没有考虑过
合理,打击侵权,确有必要
不合理,赔偿过高,国际上并无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