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总第202期,郑衍松发表,[专利]文章

专利转化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郑衍松   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博士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调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等,这对于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无疑是一大利好。《方案》的实施为知识产权运营与专利转化运用开辟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将结合笔者从事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经验,探讨专利转化运用的探索与实践思路。

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专利转化运用是提升创新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针对专利成果转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我国加快专利成果转化特别是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吹响了集结号。

《方案》强调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等,这对于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无疑是一大利好。《方案》的实施为知识产权运营与专利转化运用开辟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将结合笔者从事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经验,探讨专利转化运用的探索与实践思路。

现状与问题

专利转化运用是指将专利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服务和市场价值的过程,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我国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专利质量和价值不断提高,专利转化运用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显现。

然而,我国的专利转化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利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够强。一些创新主体对专利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专利转化运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利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低,专利的潜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二是专利转化运用的能力不够高。一些创新主体缺乏专利转化运用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评估专利的价值和市场前景,难以有效制定专利运营策略和方案。

三是专利转化运用的效率不够高。一些创新主体在专利的转化运用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碍,如专利技术和市场不匹配、专利运营和管理不规范、专利风险和争议不可控等,导致专利的转化运用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专利转化运用的效果和收益过低。

上述问题和挑战制约了我国专利转化运用水平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创新主体的发展速度和经营效果。因此,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提高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和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我国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挑战与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专利转化运用的需求和潜力都在不断增大,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形势,专利转化运用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专利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但专利质量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原始创新、高价值专利、国际标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专利质量不高导致专利的市场价值、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不利于专利的有效转化运用。

二是专利保护不足,难以激发创新动力。我国专利保护的执法力度还有待加强,专利侵权的成本和风险目前仍然相对较低,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专利保护不足影响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信心,不利于专利的持续创造和转化运用。

三是专利运营不畅,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我国专利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专利运营的主体、机制、平台、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供给不足。专利运营机制不畅制约了专利的流通和交易,不利于专利的价值实现和分享。

与此同时,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专利转化运用。《方案》提出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一系列措施,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二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高质量专利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专利技术转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突破和提高。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签订技术合同7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7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三是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计划启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推动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的动力 ;打造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平台,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需求,包括线上线下对接 ;对专利转化采取后补助方式,对实施效果好的省份予以奖补,以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2023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质押登记项目4.2万笔,同比增长49.2%。质押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万家,同比增长44%,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

为应对专利转化运用方面的挑战,我国今后应持续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

一是提升专利质量,增强专利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强专利创造的质量导向,引导创新主体做好高质量知识产权组合布局,提高专利的原始创新水平、价值水平和国际标准水平,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

二是加强专利保护,激发创新主体的 创新动力。要完善专利保护法律制度和执法力度,提高专利侵权成本和风险,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专利恶意申请和滥用专利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优化专利运营,实现专利的价值最大化。要建立健全专利运营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搭建专利交易和流通平台和渠道,提高专利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专利流通和交易。

探索和实践

为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我国应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化改革,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让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和转化衔接的“定向器”“润滑剂”“黏合剂”和“催化剂”。

为贯彻落实《方案》,我国应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以高效益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在创新保护方面,综合运用技术、法律、市场等要素,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导航预警服务,重点开展高质量知识产权规划布局服务,助力创新型企业高质量知识产权确权保护。优化知识产权维权 保护服务体系,为创新主体提供技术分析、侵权监测、证据存证、维权资金、律师援助等保护方案,保障创新主体的专利权益和市场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资本赋能方面,应优化多元资本市场机制,搭建具有知识产权特色的股权投资基金,向优质科技成果和初创企业提供早期耐心资本,支持以“科技成果+认股权” 方式入股企业,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等债权资本支持,盘活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增强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在转移转化方面,应搭建数据底座,聚焦重点区域和产业,支持建设若干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建设运营重点产业专利池,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运用网络,为创新主体提供高价值专利的开发布局、评估评价、交易转化等支撑,促进专利技术的市场化应用,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领域、区域重大战略等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精准对接活动。在知识产权运营探索和实践中,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机构应积极探索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确权—评权—债权—股权—维权—易权”的“六权一体”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方案,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应用验证再到商品化、产品化发展,聚焦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为创新主体提供高价值专利商标版权的开发布局、评估评价、融资支持、维权保护、交易转化服务,为高价值专利的资本赋能、创新保护、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撑,在各类经济科技活动中发挥知识产权智库、顾问、管家作用,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首都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国建设。基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各个阶段对知识产权运营需求的不同特点,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机构可提供如下四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在研发创新阶段,可主要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进行风险预警、产业导航和技术匹配。风险预警是指帮助企业发现和避免潜在的侵权风险,在竞争对手的阻碍下为企业寻找可行路径。产业导航是为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方向提供指引。技术匹配是指帮助企业明确自有技术、资源以及外部合作需求,比如与高校或研究院进行联合研发。

在成果权利化阶段,应主要为企业进行高质量知识产权合理规划布局,制定有效的创新技术保护策略。应注意不要盲目追求专利数量,而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专利保护或商业秘密保护,以及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何种类型的专利申请。

在资本运营阶段,应主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股权投资服务和债权质押融资服务。在股权投资服务方面,应关注企业的科技属性、研发能力、产品落地能力,围绕“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重点领域,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导,吸引社会资本等多方参与共同打造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基金。在债权质押融资服务方面,应坚持有知识产权、有产品、有订单、有收入的“四有”原则,为具备相应资格的企业提供质押贷款。自2015年起,部分专业化市场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专门的风险处置资金池,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纯无形资产债权融资,缓解了此类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在市场运营阶段,应提供维权保护和易权许可服务,帮助企业利用自身技术和知识产权进行维权保护、技术转让或许可等,以获取收益;建设一站式维权保护平台,集侵权监测、调查取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资金支持等线上线下服务于一体,有效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专利池,集中相关技术和专利形成共享平台,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实现技术的落地和转化。

结语

知识产权运营与专利转化运用是相互促进的双向过程。知识产权运营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手段,专利转化运用为知识产权运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机遇。构建“六权一体”、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有助于有效解决当前专利转化运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提高专利转化运用效率和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方案》为知识产权运营与专利转化运用的从业者和关注者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握政策方向,学习政策内容,掌握政策要点,运用政策工具,创新政策实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杂志202期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登录查看全部

会员留言


  •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 请注册登陆

全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查询及评价系统

文章检索

关键词:

在线调查

据悉,正在修订中的《专利法》四修,拟将恶意侵权专利赔偿额度从原有的最高三倍上限调整到最高五倍,五倍赔偿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赔偿额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没有考虑过
合理,打击侵权,确有必要
不合理,赔偿过高,国际上并无先例